言语理解-技巧

有兼听之明,而无奋矜之容;有兼覆之厚,而无伐德之色。(《荀子·正名》)

第二阶段

主旨类

内容逻辑

特点:没有特殊的标点,没有逻辑关联词

分类

  1. 举例关系
  2. 解释关系
  3. 主题关系
  4. 定性

问主旨选问题
问意在选对策

解释

特征:与原文相符的、正确的

解题思路
第一步:逆向做题法;
第二步:压缩答案主体
第三步:代入法

以句子为单位,勾画每句主语,快速代入。

从A开始,找一个关键词,去题干找,找不到就跳过,找到再看第二个主题然后看逻辑关系。

不需要画句子,是代入排除法

  1. 填空
  2. 推断下文

——分界——

如果你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事物通俗的讲出来,就是真的理解了。

鉴于言语理解题量大【30道】& 正确率低【60% ↓】& 没有整体与部分的概念

必须重来一遍,形成资料分析的那种思维。

言语理解备考策略

大纲解读

*要保证正确率,而非速度*

时间安排

  1. 40道题35分钟
  2. 30道题27分钟

逻辑填空备考

重在找规律

  1. 前期不要在乎时间,主要找规律,巩固基础
  2. 积累实词与成语
  3. 一定要明白考的是什么,是哪个知识点!!!
【实例】现代传媒尤其是电子传媒有着比传统纸质传媒更宽广的尺度,( )更多批判的意识和更多的异端。无数专家、学者在电子传媒会客厅中针对各种社会现象接受访谈,发表意见,甚至不乏( )的声音。分析之深、论证之严密、言论之犀利,传统媒体均无法( )。

依次填入空缺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
A.鼓励 特立独行 相提并论
B.滋生 针锋相对 同日而语
C.允许 振聋发聩 一目了然
D.容纳 惊世骇俗 望其项背

粉笔解析
拿到题首先我们发现考查三个空。

解析

从第一空看起来,句子中出现 “和”表并列,空缺部分需搭配两个词,分别为 “批判的意识”和“更多的异端”

“批判的意识”在社会中是鼓励、希望出现的,
“异端”可联想到异端邪说、排斥异己,偏消极。

A项“鼓励”只能搭配好的;B项“滋生”通常搭配不好的,比如滋生腐败、滋生细菌,均不符合文意,排除。C项“允许”、D项“容纳”均可保留。由此我们知道,

第一个空考查的是搭配。

在空的前后,寻找关键词

第二空,“甚至”表程度的加重,C项“振聋发聩”意为让聋子都听见、瞎子都看见,强调语言文字的作用非常大;D项“惊世骇俗”指让世俗都震惊了,程度均偏重,均保留。这里我们知道,

第二个空考查的是程度的轻重。

第三空,“分析之深、论证之严密、言论之犀利”论述现代传媒的优点,传统媒体则无法比得上,空缺部分应强调赶得上,对应D项“望其项背”。C项“一目了然”指一眼看得很清楚,不能体现比得上,排除。B项“同日而语”强调时间的对比。

第三个空考查的是语句的理解

语感是最不靠谱的
语感是最不靠谱的
语感是最不靠谱的

中心理解题

每次做题要切记,先看提问明题意
转折因果定 其后略读 先前碎碎语
对策 对策要警惕 ,内容契合文主题
没有关联没关系,或许它是 并列句
对比,对比,才能做对言语题

1. 对策是否要选择

语句表达

主要包含:排序、填空、接语

技巧一 分步解题

这个技巧是贯穿全部的重点,是一种思维方式

技巧二 压缩替换法

长句转短句

  1. 长句转换为短句
  2. 依赖于关联词

技巧三 成分分析法

理解长难句

长难句找 主谓宾,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。

标志词, 每个句子都可以分开找重点

  1. 的—-定语(前置)
  2. 地—-状语(前置)
  3. 得—-补语(后置)

技巧四 背景铺垫法

背景为了引出重点,背景不重要

技巧五 主体排除法

选项的陈述主体要与原文保持一致

什么是主体?

  1. 可以是主语
  2. 文章围绕这个东西展开,类似:主题。

找到主体后,就可以直接排除一些选项。

  1. 找主体
  2. 排除非主体选项
  3. 对比剩余选项差异
  4. 从题干中找关键词 与 第三步 对比

视频中排除A B 后,直接根据 厂家 二字排除 D。。。

技巧六 指代引导法

文章中有出现 宏观指代【指代上文的宏观内容】,则该句重要,往往承担文段的主要观点。

🔺并非所有的代词都重要! 必须是宏观指代

技巧七 援引观点法

引出来的是重点!

  1. 作用: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,重点阅读援引之后的语句
  2. 类型
    1. 正向援引:正如 XXXX, 因此/所以
    2. 反向援引:一家之言【有人、大多数人、有看法、通常、传统。。】 然而、但是等
前半句 后半句
正向援引 正如 XXXX 因此/所以
反向援引 一家之言
【有人、大多数人、有看法、通常、传统】
然而、但是等

🔺🔺

技巧八 表达倾向性

  1. 注意把握文中的表达倾向性
  2. 类型
    1. 积极的倾向性
    2. 消极的倾向性
      1. 从表面上看
      2. 看上去
      3. 似乎、好像
      4. 所谓
      5. 遗憾的是

积极的 =》 上箭头 ⬆️
消极的 =》 下箭头 ⬇️

技巧九 举例论证法

  1. 作用
    1. 为了证明【前后】出现的观点,例子本身不重要,可以忽略或快速浏览
    2. 围绕例子的选项不是主旨题的答案
  2. 类型
    1. 显性:比如、例如、XX就是一个例证、以XX为例
    2. 隐性:数据、年份、人名、地名、术语。

技巧十 反面论证法

  1. 作用
    1. 为了说明证明观点的权威性与合理性
  2. 类型
    1. 正 + 反: 不要看反面论证,直接看前面
      1. 你今天要带伞,不带伞会淋雨【后半句不需要看】
    2. (正) + 反:通过反面论证退出正面观点
      1. 如果不。。那么不。。
      2. 如果没有。。那么没有
      3. 例子
        1. 如果不带伞就淋雨 —> 需要带伞